当前位置:主页 > MBA科目 > MBA写作 > >>莘洲教育独家指导——十五分钟搞定论证有效性
莘洲教育独家指导——十五分钟搞定论证有效性
- 作者:莘洲教育
- 时间:2018-12-28 16:47
- 点击数:
本文总结了一模二模中的小作文的问题,并列出万能作文模板,及优秀范文。通过两次模考,一部分同学的小作文已经步入正轨,逐渐成熟,还有一部分同学小作文还没有上轨道,通过前两次模考,把写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总结归纳,希望同学们能仔细阅读,争取在三模中,小作文能成型——小莘
一、问题
结构上的问题
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基本结构都是:标题,开头,本论,结尾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1、标题
文章没有标题,标题2分扣除,另外没有标题还属于结构不完整,再扣两分。
2、开头
上图中,没有标题,同样,还缺少了开头,也属于结构不完整。
3、结尾
少部分同学小作文缺少结尾
用词过于绝对化
论证有效性分析,找别人的逻辑漏洞,往往可以通过材料中绝对化的词语去寻找。用词绝对化,就难免有逻辑谬误的嫌疑。因此小作文中,不能出现绝对化词语。
该文中出现了“绝不是……而是”这样的绝对化词语,是要进行规避的。小作文中,用词一定要委婉,多用不确定性词汇:“可能”,“未必”,“或许”,“也许”,“不必然”,“值得商榷”,“有失偏颇”,“有失妥当”……
发表主观言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仅仅只是怼材料,去说明材料的论证过程是不充分的,而不需要也不能去发表我们的任何主观观点。
文章最后一句话:“要把作文写好,要早点备考”,这是严重错误。正确结尾用词,应该改为:“综上所述,材料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漏洞,认为写作不需要早备考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个逻辑谬误的阐述中,最后的时候提出了个人的主观观点,这是大忌。应该改为:“因此,材料认为写作不需要提早备考是值得商榷的”。
●
万能模板
●
1.模板六段式
标题
1、有待商榷的论证
2、中心论点+吗
3、未必+中心论点
(3选1,1最保险)
开篇
上述材料认为(此处填写中心论点),这一结论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不难看出,这一论证并非无懈可击,因为它有几个方面的不足。(开篇保证2句话,不要超过4行)
正文1
首先,材料认为……,有失妥当。因为……
正文2
其次,由…未必能推出…。因为……
正文3
此外,材料认为……也是值得商榷的。
正文4
最后,材料由A到B的类比也是不恰当的。因为两者存在如下的本质差异……
(正文1-4段,每段保持在5-7行,20字一行)
结尾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论证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得出的(此处填写中心论点)结论,是不足为信的,该论证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2.正文1-4模板详解
首先,材料由……推出……(点),是有失偏颇的(评)。因为……(析),因此,其结论站不住脚(结)。经典结构:“点评析结”。
首先,由“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就武断的得出了“我国应该延迟退休”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等有明显不同,不可以简单的将其套用到我国制度当中,该推论犯了“类比不当”的逻辑谬误。(100 字符)
其次,材料通过“知名专家的建议”得出“不论男女延迟退休”的结论是欠妥当的专家的立场暂且不提,退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身体健康和工作要求无法达到,并不能一刀切的方法来制定制度,这一结论是有待商榷的。(97 字符)
范文
材料:
10 月 21 日,辽宁日报官方微信以《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题开展征集,后台共收到 300 多个微故事。一位叫 Kiko 的大学生的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说:“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我们一个老师,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如果中国真像老师们讲得这么灰暗,我们毕业之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谁来给予我们建设这个国家的信心和力量?”中国成为大学课堂负面典型的案例库,这是个别,还是普遍?我们用新媒体手段做了调查,结果 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碰到过课堂上“爱发牢骚”的老师。
辽宁日报的记者深入 5 座城市的 20 多所高校,听了近百堂专业课。整理近 13 万字的听课笔记,大致概括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缺乏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例如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求教于老师时,不管是博导、教授,还是讲师、助教,回答都是旗帜鲜明的:不能这样!但也有老师如此质问:“课堂怎么讲老师说了算,你能干涉我的学术自由吗?”
“对社会现实问题避而不谈,这课还怎么讲?怕发牢骚,这个社会也太脆弱了吧?”
“问诊”中国,需要给出全面准确的报告单。大学生尚未走入社会,对国情的了解还不深刻,老师有责任讲述中国整体的模样。完整的中国,绝不是灰暗的,而是色彩斑斓的;绝不是消极的,而是坚韧昂扬的;绝不是迷茫的,而是目光四射的。
文学家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有情绪、情感和情怀。站在讲台上是一个心态光明的老师,教出的就是一群积极光明的学生。
范文:
一段值得商榷的论证
——莘洲教育2018级学生赵征儒
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结论:批评高校教师普遍讲中国作为反面案例引入课堂,该论证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文中通过“80%以上的学生遇过爱发牢骚的老师”来推断高校普遍存在该问题是值得商榷的。“80%”只是相对数,作者未指明其基数以及其基数是否具有代表性等关键问题。因此,我们无法从中得出高校教师普遍爱发牢骚这一结论。
其次,作者用了 5 座城市 20 多所高效的近百堂课来概括整个中国高校课堂的问题是经不起推敲的。中国共有几百座成是,数千所高校,可见文中的调查样本根本不具有代表性,不足以说明整个中国所有高校课堂的特点。因此,文中的概括是值得怀疑的。
再次,“老师有责任描述中国整体的摸样”不能作为批评教师讲负面案例的论据。中国整体的模样既应该包括正能能量的一面,又应包括其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讲负面案例是描述中国整体所必须的,又何来理由批评呢?
最后,“教育是一切社会把熟悉的数量减少,把喜欢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的说法是有缺陷的,使社会恶渐少善渐多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道德约束、法制管理、文化习俗等等,而教育知识诸多方式中的一个,因此,说它是唯一手段是不恰当的。
综上所述,作者没有提供充分论证来证明其观点,因此“批评高校教师普遍将中国座位负面案例讲授”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字数 533 字)
相关文章: